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张谷英村:淳朴民风六百年薪火相传

2016-01-04 09:00:11 [来源:华声在线-湖南日报] [作者:徐亚平]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张海淮说,他是绪栋公的第7世孙,先祖的故事他耳熟能详,教了30多年书的父亲经常讲给他听。”600多年来,张氏子孙十分注重修身与齐家,出外为官者多达300余人,他们恪守“崇廉洁”的家训,为官清正廉洁,办事公平公正。

三桥饭店老板:有时宁可亏自己

“酒店一家盈四座;游人百步览三桥。”“西头岸”的“百步三桥”,流水潺潺,如诗如画。村人张海淮、刘细琼夫妇经营着三桥饭店。餐厅80多平方米,楼上5间客房。店里陈列着一些字画。墙上挂着一幅珍贵照片,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坐在他家的太师椅上精神焕发。这里已成许多美术生写生的食宿基地。

天断黑了,张海淮忙着接待一批住客。记者问他一年有多少收入,他腼腆一笑:“七八万元吧。土鸡、园里小菜、港中小鱼、豆腐、竹笋,都是客人们爱吃的东西。每年暑假,来我们这里写生的学生特别多。”

2012年,湖南工学院的美术生小杨在三桥饭店住了半个月。临走时,小杨掏出100元钱,满脸通红地说:“我的父母亲生病了。叔叔,我的钱全在这儿。”张海淮心软了:“叔叔不收你的钱,你就在这安心画画吧。”小杨听了直掉泪。

“这样的事经常发生,因为我做的大部分是学生生意,不图赚钱。我们开店子的,有时宁可亏自己。”张海淮说。

窗外已是灯影朦胧,张海淮给记者讲起了“百步三桥”的来历。

先前,这条平江通往岳阳的古驿道上没有桥,行人过往要依靠河中的跳石。清嘉庆九年腊月的一天,一位平江人在张谷英村买了一担谷回去过年,经跳石过河时不慎跌了一跤,谷全部掉到了水中。他伤心地哭起来。

恰巧张谷英第16世孙张绪栋路过,便把他带回家,送了一担谷给他,还给了一串钱作路费。次年,张绪栋个人出资修了“百步三桥”,方便行人过往。

张海淮说,他是绪栋公的第7世孙,先祖的故事他耳熟能详,教了30多年书的父亲经常讲给他听。

好媳妇徐岳华:照顾公婆行孝道

“当大门”左侧有一座虎形山,山脚有一座坟,村人叫它“孝子坟”。里面葬着张谷英的第19代孙张绍昆,斑驳的石碑上记载了他“割股医亲”的故事。

张绍昆的故事,滋养着族人孝顺父母的民风。

孝子坟斜对面有一住户,女主人徐岳华,今年52岁,丈夫张正安是乡镇干部,因工作需要曾到多地任职。20多年来,徐岳华没随丈夫居住,而是留在村里照料双亲。其婆婆甘寒珍80岁时瘫痪了,徐岳华悉心照料。婆婆爱干净,洗头发拒绝用洗发精,徐岳华就按她的要求用稻草灰给她洗头发,洗一次就是好半天。婆婆88岁去世时,仍是满头青丝。

徐岳华的公公张为美,90岁以后就半痴呆了。徐岳华每餐要为他用温毛巾抹干落在胸前的残汤饭粒,每天要为他擦乱吐在鞋子、衫袖或裤管上的浓痰。老人上厕所经常把裤子弄脏,洗澡也需要人料理,徐岳华就像照料婴儿一样照料着公公……张爹今年96岁了,走出去干干净净。

像徐岳华这样的好媳妇、好儿女,在张谷英村不胜枚举。2014年,13岁少年张海标被评为湖南省“最美孝心少年”。他是张谷英的第28世孙,在张谷英中学读书。海标家庭贫困,父亲患白癜风和腰椎间盘突出,母亲因严重哮喘病常年卧床,姐姐求学在外,7岁的弟弟读小学。全家靠父亲耕种3亩水田和打零工维持生计。从8岁开始,海标就帮父亲照顾母亲和弟弟,晨起打扫卫生,做饭煎药,放学回家洗碗、洗衣,睡前给母亲按摩,农忙时节下田做农活。他孝老爱亲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。

行走在那些老巷子里,不时能听到一些小孩在唱一首《劝孝歌》:“劝善书多皆切记,我劝世人从孝起。堂前父母大于天,须知万事孝为先……”此歌作者叫张锦山,是张谷英第17世孙。其母谢老太太为养育子女,守节60年,事迹纳入了县志。咸丰十年,张锦山感恩母亲,写下了字字真情的《劝孝歌》,被族人视为传家之宝。